建盞有哪些器型和規(guī)格尺寸
如果這樣說,釉色相當于建盞它自身的靈魂,那么建盞本身的結構就是它身體的骨骼,如果我們用一個絕世美女來比喻建盞的話,那釉色就相當于她那種花容月貌,而器型就是她如輕燕般的身材。這種嬌艷的身材自是不可言。當骨骼與花容月貌,相融為一,這才稱作是絕世的佳品。
建盞它大致可以分為這4種類型,束口、斂口、撇口、敞口。
金油滴盞 張靜
束口盞是建盞最主流、最經(jīng)典的器型,最直觀的表現(xiàn)在于盞口以下約1cm的地方有一圈內(nèi)陷的凹槽,這個凹槽就是“注水線”。注水線的設計,可以避免用茶瓶傾倒熱水時,熱水向外飛濺,以防客人被水燙到;還方便斗茶時掌握茶湯的分量,用手去觸摸口沿會有明顯的凹凸感?!氨K因茶而生”就是指束口盞完全是為了斗茶才誕生出來的。束口盞容量適中,且外露面積不大,斑紋析出易于掌控,是當時最流行的建盞品類,橫掃兩宋300余年,無與匹敵。
斂口盞在快到盞口位置時,往內(nèi)微微收斂,整體造型呈豐滿型;其外露面積小,容量卻特別大,捧在手心里沉穩(wěn)有質(zhì)感,利于靜心。
敞口盞的盞口向外敞,盞腹是傾斜的直線或有非常小的弧度,基本都是接近直線的。整個盞的造型非常像斗笠,所以也被稱為“斗笠盞。”敞口盞器型變化不大,容量小,但是斑紋展示性很好。
撇口盞因口沿明顯向外撇而得名,根據(jù)用途分為母盞和分盞。撇口盞唇沿處稍稍有一些曲折,圈足比較淺。器型表面積外露很大,不太保溫,卻因其觀賞性受到很多收藏家喜歡。
彩曜 吳立主
建盞造型和漏斗有一點像,一般都是口大底小,而且多為圈足,足跟往往有修刀,也就是我們說的倒角,足底面稍外斜;有少數(shù)小圓碗類的為實足。造型古樸渾厚,手感普遍較沉。按大小來分,有大型、中型、小型三種規(guī)格:
大型盞,口徑在15cm以上,基本是用于分茶的母盞。
中型盞,口徑在11~15cm,基本是用于斗茶的束口盞。
小型盞,口徑在11cm以下,基本是用于分茶的分盞,即客用的飲茶器具。
器型是建盞的筋骨。它將建盞流傳千年的意義、當時人們的生活風貌最大程度地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功不可沒。了解建盞的器型和尺寸,我們對建盞的把玩、收藏才更有內(nèi)涵和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