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簡為貴|半瓢紫砂壺
時間:2021-06-02 來源:紫砂知識
世人多喜歡圓滿的事物,其實有時,萬事皆一半一半簡簡單單也挺好,就比如這以簡為貴的半瓢紫砂壺。
1977年以前未見過出土實物,傳世多有贗品,為此,王坫山墓出土的這件曼生壺十分珍貴。
半瓢壺又叫曼生壺,是以半瓢為器身,流短而直,把成環(huán)形,蓋上設(shè)弧鈕,把梢印“彭年”,底印“阿曼陀室”。
1977年,上海博物館在金山縣收集到一把陳曼生自銘紫砂竹節(jié)壺,出土于清代王坫山墓中。壺通高8.8厘米、腹高6.5厘米、腹徑12.2厘米、嘴長3厘米、鋬寬3.7厘米。
1977年以前未見過出土實物,傳世多有贗品,為此,王坫山墓出土的這件曼生壺十分珍貴。
曼生壺前后究竟制有多少,這是紫砂茗壺愛好者所關(guān)心的。今傳世見有兩把鐫刻制壺編碼的曼生壺,其一現(xiàn)藏香港茶具文物館,壺銘制“茗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,頻迦?!卑严掠 芭砟辍保子 鞍⒙邮摇薄?/span>
古云:“文以簡為貴”、“畫以簡為貴”,曼生壺亦然,十分難得。雖然他造了那么多壺,據(jù)說當年的大收藏家吳大澄想求曼生壺也多年不可得,傳為佳話。